杜仲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决战贫困有妙招,实业脱贫写答卷澎湃 [复制链接]

1#

洋气!

革命老区成了全世界提琴业的“扛把子”03:09

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是抗战时期的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这里出了一百多位将*。而竹沟并没有靠这些光荣传统“吃老本”,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世界文明的“提琴之乡。”

琴师王金堂是带头人,他十几年前制作的一把纯手工小提琴,目前在市场上价值超过10万元。

八九十年代,为了摆脱穷窝,王金堂进入北京一家乐器厂打工,学了一门制琴技术。后来,老乡带老乡,越来越多的确山农民到北京做琴。

人多活又好,“确山师傅”成了提琴的质量保证,这也让老家确山县“盯上”了。

年,确山县打造了亩地提琴产业园,建设了标准化厂房,想要吸引确山的琴师们返乡置业。离乡多年的王金堂陷入了两难,一边是打拼多年的奋斗成果,一边是老家贫困县的前途未卜。最终对家乡的牵挂占了上风,王金堂带头并号召北京的确山琴师们回迁。“就是赔,为了家乡的这些事儿,我们也得回来干。”

*府也始终跟回乡的确山琴师们一条心,厂房免租三年,税也免减三年。就这样,从最初的三个人,到现在回乡的确山制琴企业达到了家。目前,确山琴年产量40万把,产值4.5亿元。

一群不识五线谱的确山农民,造出了中国80%的中高端小提琴,世界上90%的小提琴都来自中国。

光制琴不够,现在的确山“琴二代”们,学起了演奏提琴。

确山县手工提琴协会成立了弦乐团,定期演出。不少琴二代去了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学府深造。

情有“杜仲”中原大地种上万亩“幸福绿”03:19

养耳还得养眼!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号称平原林海,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花木之都。

在这里,有一抹特别的绿,杜仲!

在鄢陵县花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红初的眼里,杜仲全身都是宝,“花、果、叶、皮、材,都能得到高效利用。”

每到九月采摘季,鄢陵县慕寨村的所有闲置劳动力,都会到杜仲基地“捋叶子”。

当天工资当天结算,实打实的收入攥在手里,别提多高兴了。

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姐手法熟练,捋得正欢,记者上前一问得知,昨天捋了两百多斤,今天要捋三百斤。

结果没说两句就“轰”人走:

——“你们别在这儿耽误我的事。”

——“你们还不走,耽误我的事……”

——“我时间宝贝着呢,别打扰我了!”

真好,人有干劲了,脱贫就不是个事!

“杜仲的种植和加工,是杜仲的一产和二产,未来还有杜仲的产品销售、康养旅游等,算是三产。一二三产融合,打造一个全生态的产业链。”

一生都在和土地打交道的郑红初,梦想就是要带领乡亲们种植十万亩杜仲。

“我并不是想着能挣多少钱,我就是要做好这个示范,让乡亲们看到咱的收益之后,下一步就把这个优良品种的苗木分发给本县和周边县的农民,让他们院内外都种上杜仲,一起发家致富。”

杜仲鹅,杜仲羊,全方位发展,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基地,再到基地打工,赚两份钱。

截至目前,公司共流转贫困户土地亩,人均年增收一万多元。

生态脱贫、健康脱贫

全方位奔小康

同样是土地流转,河南省栾川县的仓房村咬定生态脱贫,引进竹海野生动物园,按照酒店星级标准,全面升级改造村里的农家乐。昔日靠山吃山的穷山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方城县的滹沱村盯上了“健康脱贫”,医院驻方城县二郎庙镇滹沱村第一书记杨晓鹏,驻村三年多了。不仅建成了一个高标准的卫生所,定期给村医培训,还安装远程医疗系统、组织专家义诊,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河南脱贫了,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河南人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就如那奔涌不息的家乡水*河,一直向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