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山深处党旗红在脱贫攻坚战中趟出的大 [复制链接]

1#

第四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

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片地!人还是这方人!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加温”下,在干部群众的汗水“发酵”下,大进镇,这个千年历史的“巴渠古镇”,这个群众谨守“安步当车”清贫习惯的边远穷镇,猛然之间爆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就如同渴水的枯木上浸上甘露,绽出的嫩芽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为了最直观地感受这种变化,我们将来到大进镇的第四站放在了大进镇的普通群众身上,放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村干部的身上,看看从他们的视角,能够为大进的巨变提供怎样的注释。

(9)

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开州大进就曾设置过巴渠郡,在历史上留下过辉煌的足印。

可是,辉煌过后往往是暗淡。长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末期,这里由于太过偏僻和边远,总是在“贫穷”与“落后”之间划着“等号”。甚至于就连少数干部被安排到这儿工作,也自我感觉出有那么一点儿被“发配边关”的味道。

自年这里被确定为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后,这里也算是其中人口最多、幅员最大的一个镇,因为采取了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帮扶,这里的发展变化“三年大于三十年”。人们开始以惊奇的眼光打量这片土地: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催动着这里的步履飞速前行?是一双什么样的大手将这方山水描绘得光彩照人?

近段时间,各路媒体的记者和作家纷纷踏上这片土地刨根问底,追踪索源。

先是透过表象问巴渠。以往,这片位于开州与城口两县之间的边贸场镇,显出几分破败与冷落。道路坑洼不平,街面房屋破旧,河里污水横流,人们掩鼻行走。尤其是年那场五十年不遇的“9.27”特大洪水,将一条条街巷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满目疮痍。尤其令人头痛的是,一座拥有常驻人口2.5万人的集镇,没一处供人游玩的文化广场。人们想要跳跳“坝坝舞”,往往要占用宽敞一点的车道或稍稍宽敞一点的居民院坝,歌声、音乐加噪音常常搅得场上居民心神不宁,纷纷斥责这是“穷作乐”。

可是,当你现在驻足在巴渠河两岸,看到的一条条油化路面直接延伸到每条街巷,宽敞笔直壮观;经过统一风貌改造的商铺店面靓丽整洁,人气商气两旺;长达4.6公里的巴渠河道经过综合整治,河道清淤,修造拦水坝,建立观景台,两岸红花绿草,垂柳依依,老人挥杆垂钓,小孩河边嬉戏,河面白鹤翻飞,水下鱼翔浅底;新建的“巴渠廊桥”如彩虹飞架,古色古香,沟通南北,连接两岸,行人健步如飞;入夜,巴渠河两岸新安装的节能灯,高大整齐,色彩光艳,将街景照耀得如同白昼;新建成的“巴渠文化广场”上音乐声起,舞步轻盈,欢声笑语,乐在其中,美在其中,爽在其中。新场镇,新风貌,折射出新的气象。近三年来,大进镇的大型超市、餐饮、副食等各类门店由个增至余个。由于整体环境的改善,集镇常住人口由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1万人,新增就业岗位个,就业人口人。除原有的邮政和“三通一达”外,“顺丰”“京东”“德邦物流”等快递物流从无到有,现已达到8个投递点,一个昔日的边城小镇可以与全国各大城市货畅其流,物尽其有;镇上新辟的各种农村电商将当地生产的特色农产品、中药材快捷迅速发送到全国各地,多少年、多少代山里人的梦想在这儿变成现实。

长城村便民服务中心

然后通过本质看大进。位于开州北部山区的大进镇,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7个村,2个社区,户籍有户、人。年全镇有建卡贫困户户,人。到年底,全镇主导产业迅猛发展,深度贫困面貌得到根本改变,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年来,全镇累计开工脱贫攻坚项目个,完工个,以出行路、产业路、旅游路为重点,推动“外联内通”公路建设,实现村通畅、社通达率%;累计实施安全人畜饮水工程处,全面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异地搬迁扶贫户,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

诚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靠什么?

靠人,靠一群坚韧不拔、忘我拼搏、甘于奉献和牺牲的人。

答案,已经矗立在大进镇四万多父老乡亲那一座座无声无形的口碑之中。

郑夕明,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队长,52岁,来此之前是重庆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他平时话语不多,身材也不是想象中得那般魁梧和伟岸,却是那样地和蔼可亲,低调务实。但作为大进驻镇工作队队长,自从组织上给他谈话,要他出任驻镇工作队队长那一刻起,他就深深感到一副重担就落在肩头。

在日常工作中,虽然不是事无巨细都得他事必躬亲,但如何发挥和协调工作队员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是责无旁贷的。因工作队员们都是来自市级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他既要注重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一些人的短处;既要突出每个人的优点,又要注意克服每个人的缺点和不足,时时处处为他们撑腰壮胆,排忧解难,让大家工作起来放心、舒心、齐心。

与此同时,他和副队长薛奉军还要随时做好与扶贫集团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与市、区相关部门和涉农企业联系对接,推动各项政策向大进倾斜,各种资源向大进聚集。为了取得各方支持和援助,郑夕明、薛奉军们可谓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他们积极协调市农业农村委、市水利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实打实的支持,协助引进重庆太极集团、国药控股、希尔安药业、云岭茶业等企业,为大进扶贫产业发展撑腰壮胆。在工作进程中,他们还特别注重协调处理好与驻地党委、政府的关系。他们的自我定位,是镇上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参谋部”、“联络员”和“督战员”,而不是高高在上、包揽一切、包办一切。他们平时做到多通气、多沟通,多协调,“包干不包办”、“帮忙不添乱”。

离开主城到大进工作前,郑夕明向母亲和妻子承诺,力争至少每两周回家一次。可一到大进,才感到工作头绪之纷繁,工作任务之繁重。白天要下村摸情况,召开干部会、党员会、村民“院坝会”。晚上,又要召开工作队内部碰头会、信息交流会、情况通报会,“白加黑”、“5+2”、甚至忙到深夜十一、二点是常事,有时甚至还要忙到通宵。有段时间,镇上老停电,生活、办公靠点蜡烛。天气炎热,空调无法开启,还要与蚊子通宵战斗,弄得彻夜难眠。

因为平时患有“恐高症”,想起到达大进的第二天下村调研,在杉园村行进在一段又急又陡的山路上,突遇一块飞石堵死路面,同行村支书黄万平下车排险,连人带石向山下一起滚落的那一幕,至今仍心有余悸。年底,这条长达20公里的山路从年6月全面动工,从山脚到山顶已实现全部硬化。当他再次上山时,看到这里因交通通畅,产业上山,山货出山,游客进山,山上除了发展魔芋、厚朴、木香、杜仲等支柱产业,在山顶还建起了一个0多亩的中药材基地,组建了有24个贫困户和11个非贫困户的杉元村专业合作社。而且一些村民纷纷养起山地土鸡,有的一家最多养了多只,通过电商平台向外销售,山货成了城里人的“抢手货”,村民也实现了稳定性脱贫。由于“绝壁天路”的拓宽硬化,杉园村形成了与毗邻的满月镇和马扎营生态景区相连相通的“高山旅游环线”。看到这些,他心里感到有种从未有过的欣慰与释然。

提到郑夕明,紫金村一组郭用安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年7月,他从西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选择了回乡创业。

当时,他熟知国内肉牛市场供应缺口大,而他的老家大进镇紫金村的自然环境适合养牛。在家乡亲友们的帮助之下,他筹资数十万元在紫金村建成一座占地面积3多平方米的养牛场。购买了几十头“西门塔尔”牛进行饲养。一年后他将饲养的第一批肉牛卖掉。经过算账,利润太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加上养牛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又一时没有固定资产做抵押,资金短缺的难题一直困扰着郭用安。当年,一头牛仔的价格已由几年前的2元左右一头上升到多元一头。况且,第一年获得的微薄利润已全部投入到场地建设上,发展资金已是捉襟见肘。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听说市上派来了驻镇脱贫攻坚工作队。他决定去找找他们碰碰运气。

年9月23日一大早,郭用安怀着“试一试”的心情走进了工作队的办公室。向郑夕明、薛奉军两位领导说明了情况,倾倒了苦水。

郑夕明告诉他:我们正引进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你来的正是时候。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帮你想办法解决。

没过多久,通过驻镇工作队出面协调,郭用安创办的养牛场不仅成为共青团重庆市委“青锋计划”帮助对象,获得入股资金30万元,而且还获得农业银行30万元免抵押“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

“那时一下子获得60万元的资金支持,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把我的养牛场从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党和政府的救助之恩。”郭用安逢人便讲。

郭用安决心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随着养牛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从村上雇请了3名贫困户去牛场常年务工,这3个贫困户每年直接增收2万元以上;此外,他还利用团市委提供的“青锋计划”帮扶创业基金,定点帮扶15个建卡贫困户,年底,这15个贫困户户均分得红利2元;同时,他还通过推行“养牛场+农户”经营模式,由他为农户提供购牛渠道以及饲养诊疗、人工授精等专业技术,农户自筹资本金购买优良品种母牛放养,所繁殖出来的牛仔由他以市场价格回收集中育肥后再向市场销售。这样,一户村民一年饲养3头牛,年收入就可高达5万余元。

现在,郭用安的养牛场规模已达头,同时对当地农户产生了带动效应。在他的带领下,肉牛养殖已经成为紫金村一条治穷致富的新门路。郭用安也已成为大进镇远近闻名的“牛司令”。

(10)

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们的人民公仆只要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为他们做下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都会永远被人民群众铭记在心坎上。

年2月10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第3天。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湖北武汉封城未解。全国各地处于全面“战疫”时期。

这天一大早,54岁的黎方平就来到大进镇双龙桥村办公室,从衣袋里掏出元浸润着汗渍的人民币,非要交给值班的驻村领导赵勇。

“你这是干啥呢?”赵勇问。

“现在新冠肺炎正在全国蔓延,那么大一座武汉城都被封了,无论如何我要表达一点个人的心意。”黎方平如此平静地回答。

“那怎么行,你是村上的建卡贫困户,又是个残疾人,娃儿读书正要花钱,作为党和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你的心意领受了,但你这个钱我们不能收。”

“不管怎么说,这钱虽少,但我捐定了。这些年,我有困难时,哪一回不是党和政府帮助我渡过难关?现在疫区人民都在受苦遭难,未必就不让我个人表达这一点心意?这钱你们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

他一边说一边将钱放到村办公室,转身离去了。

前来捐款的黎方平,9岁那年不慎从楼上摔下来摔伤了骨骼,影响了身体的发育,身高仅1.4米,落下终身残疾;正上小学3年级时母亲又不幸离世,他不得不中断学业,靠瘦小变形的身躯撑起一个家。年,他的勤劳与善良博得同村姑娘杨配英的芳心,他们组成了家庭,生育了两个女儿。尽管大女儿已经结婚成家,可黎方平家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上将他家列为建卡贫困户,年1月,黎方平获得重庆农村商业银行2万元贷款的支持,购买起两头牛,并建起简易牛棚发展肉牛养殖;年5月,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在帮扶责任人帮扶之下,又向银行贷款3万元,扩建了牛棚,新购了两头牛。

到年初,他家共养殖存栏牛6头,其中母牛2头,肉牛4头,市场价值8万多元。同时又养了两头生猪和20多只鸡鸭,除开5万元银行贷款,共获利3.6万元。黎方平夫妇还兼任了村护林员、保洁员,夫妇俩有时还到村上的油茶基地打工挣点现钱,每年能增收两万多元,日子越来越好。

他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全靠共产党。我黎方平有今天,完全是党和政府扶持的结果。我没文化,大道理我不懂,但我懂得知恩必报,所以当国家遇上了困难,我应当出一份力!

帮扶干部与银行工作人员到黎方平家为其办理贷款

年9月16日下午一时许,我们在大进镇天保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朝彬的带领下,来到6社王登万家时,他正在午睡。

“来客人了!”他老伴曾德培一边热情的让座,一边把他叫醒。

不一会儿,老王吧嗒着叶子烟从楼梯上下来,一脸笑得稀烂。

他与老伴同坐一条板凳,显得幸福而甜蜜。

要知道,两年前的王登万,还是村上一个“老光棍”。前后几十年住在一间低矮而又破烂的小木板房里,在几亩贫瘠的土地上种点粮食度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只要有点钱就去打酒喝,喝了酒就躺在床上睡大觉,浑浑噩噩过日子。他自然也是村上的建卡贫困户。

年,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喻世兵正在召集村民开会,他走上前去骂骂咧咧,满嘴喷着酒气。

喻世兵当场没有理睬他。过了几天,等他酒醒时倾听他的想法。

“我有啥想法,我都快50了,想找个婆娘过日子,你能不能帮我解决?”

“你想娶媳妇,像你现在这样一天喝得酒气熏天的,只晓得一天睡大觉,谁愿嫁给你?你要先想法脱贫,还要盖上新房子,娶婆娘保证没问题。”

“我既要脱贫,还要把婆娘娶到屋。”王登万当场痛下决心。

当年,政府通过帮他取得小额贷款,养了两头母牛,还享受到元产业到户扶贫资金补贴。第二年,两头母牛各下了一头牛崽,收入1万多元。同时还养起了20只土鸡、20只土鸭;种了三亩水稻,获得丰收。年新建的两楼一底的新房,扔掉了建卡贫困户的帽子。

见时机成熟,在驻村工作队的撮合下,王登万与邻村曾德培结为夫妻,并于去年5月1日举办了婚礼。结婚那天,王登万特地办了几桌酒席,几位驻村工作队员也受邀参加了他的婚礼,喝了他的喜酒。

人生几十年,王登万第一次尝到了有女人的生活滋味。在记者的镜头前,他一只手搭在老伴肩头,身后的背景,是一幢新房下的一副鲜红的对联:“脱贫路上春光满,圆梦婚姻幸福多”,横批是“双喜临门”。是啊,脱贫又脱单,人生两件大喜事儿啊。

你看他笑的那个甜啊!这回他虽然没喝多少酒,但却是真的醉了,一直醉在心里头。

从他家出来,王登万拉着现任驻村第一书记杨朝彬的手说:搭伴(意为感谢)你们这些党的好干部,不仅让我脱了贫,而且还让我成了家,我老王一定要凭自己一双手好好干,才对得党和政府对我的提拔和关怀!

“你俩口儿要好好地过,开开心心的过,还要注意平时少抽点烟,尽量少喝酒!”

“要得,要得,杨书记的话我记住哒!”

濛濛细雨中,杨朝彬的车已开出老远,王登万夫妇俩还在雨中不住的挥着手……

不知不觉中,时光已是年的八月份。按照常规,王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时间已经到点。

这时,一条信息在红旗村民间传播开来:“王栋要走了”;“他要回城了,不再担任我们村的第一书记了”……

这时,王栋内心深处也自相矛盾:论感情,同红旗村的干部群众相处了两年之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自己的足印,现在离开,的确有些依依不舍,心上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从工作上讲,几千亩茶园虽然发展起来,刚刚走上正轨,让人看到了“绿色的希望”,可投资万元、年加工茶叶吨的加工厂还没有建起来,可以说,整个茶叶产业“万里征程才刚刚走完第一步”。

这时,分管脱贫攻坚的开州区委常委陈华东希望他能留下来;驻镇工作队队长郑夕明找他谈话,也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干。

鉴于此,王栋陷入了两难选择。

听说王栋要离开的消息,村便民服务中心附近的一个曾经的贫困户把手机点到视频上,一遍一遍的听一位知名歌手演唱的《十送红军》中的几句歌词: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秋风寒

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

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

他一遍又一遍地听,一遍又一遍地流着眼泪。

“我们要把王栋留下来!”

“我们要向上级、向工作队、向镇党委联名写信,反映我们共同的意愿和请求!”

于是,一份由村党支部书记郑代发、茶叶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谭孝模等3人共同起草的“请愿书”终于写成。随即,多村民在“请愿书”上密密麻麻的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听到这一消息,王栋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不走了!我要同大家一起奋斗。工作队一天不撤,我不撤,脱贫攻坚不获全胜不离村,一直坚持干到最后一刻!

为了报答这多枚鲜红的手印,王栋至今还留在红旗村,同当地干部群众奋战在一起。

近3年来,大进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为了让人们记住为这一巨变做出过贡献的人和事,大进镇大进坝社区党支部书记章登明亮出了超前的举动。

在当地,他是一位公认的活跃分子,吹、拉、弹、唱、垂钓、摄影样样在行。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他花去3万多元购置了萨克斯、电子琴、架子鼓等设备,组成了一支20多人的业余文艺宣传队,深入村社广泛宣传。他以大量的身边人、身边事为基础,自编自导自演,让党的好政策和党的干部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脱贫致富为大家》等节目由于广接地气,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在一次次演出中,当参演的歌手高歌一曲《为了谁》的时候,当观众还在被歌词“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而深深打动时,他总要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向场内观众大声发问:“我们大进镇这些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市里派来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员们以及镇里的干部们,成天一身汗、一身泥,四处奔波,八方出击,你们说,他们这样干,到底是为了谁?”

“那还用说吗?他们这样干肯定是为了我们大进镇,为了我们全镇的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噻!”

掌声响起来,歌声唱起来……

大进是幸运的,大进人也是幸运的。

因为遇上了脱贫攻坚的好年华,这里既能受到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的鼎立相助,牵动着多少市级部门和单位敏感的神经;同时,这里作为开州唯一一个市级深度贫困镇,又能充分享受到开州区委、区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和单位洒下的阳光雨露。

冉华章书记深入大进镇查看茶产业发展情况

身为开州区委书记和大进镇扶贫工作团团长的冉华章,非常重视这里的脱贫攻坚工作。他站在开州大局的角度,明确提出对大进镇的脱贫攻坚要“高一格推进,快一步落实,严一分考核”。为了运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指导面上的工作,他从不搞“遥控指挥”,而是坚持每月至少坚持一次深入大进镇,在较短的时间内,迈开双脚走完了全镇所有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坚持“实打实”、“面对面”推进工作进程,研究决策重大问题,统筹协调难点热点,做到有问题现场解决,有困难现场克服,有矛盾现场化解,遇事不等不拖不推,充分体现出一位领导者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担当。

开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华东,在担任常务副区长前,以区委常委身份直接分管脱贫攻坚工作,还直接兼任着开州区大进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为了把大进镇的脱贫攻坚抓紧抓好抓落实,他坚持每月必须两下大进镇。年,是大进镇万亩巴渠茶园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时刻,他会同市委组织部驻镇工作队,组织区农委、发改委、交通局等部门对此认真考察,科学决策,因势利导,严格把关。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把准时机,大胆拍板定案,使红旗村的茶叶产业得以顺利推进。

开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潇,兼任着开州区大进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督察组组长,也是每月必有两次坚持前往大进。除了调研、督查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重点对大进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大进镇及其重点村(社区)党政班子进行回访,对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方案。

大进人民心若明镜。大进镇之所以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能够在各方面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从内心深处忘不了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镇、乡、村工作队的艰辛努力与百般付出;忘不了开州区委办公室、开州区扶贫办、开州区交通局、开州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和单位的亲人们、恩人们的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要人出人,要力出力,要物给物,要项目给项目,要资金给资金,要技术给技术,倾其所力,倾其所能,有的甚至自身省吃俭用,勒紧裤带过紧日子,也要献上一片情,捧出一颗心给予大进人民以真诚的扶持,无私的帮助,使大进镇数万父老乡亲从此送走了“穷神”,脱离了“苦海”,带来了“鸿运”,奔上了富路。

“我们大进人向来淳朴、厚道,向来就知晓有恩必报。我们有了今天的好生活,我们子子孙孙、千秋万代都要铭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大恩大德,铭记共产党的好干部们的大恩大德。”长城村一位八旬老人对笔者如是坦露心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