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川省林草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复制链接]

1#

四川省林草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为深入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林草中药材产业,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主要种类(品种)

林草中药材分为木本药材、林下种植药材、草原(高原)药材三大类,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种类(品种)。

(一)木本药材:杜仲、*柏、厚朴、乌梅、银杏(叶用)、辛夷花、山茱萸、吴茱萸、红豆杉、川楝子等。

(二)林下种植药材:*连、茯苓、猪苓、半夏、*精、石斛、重楼、天麻、灵芝、川木通等。

(三)草原(高原)药材:川贝母、羌活、甘松、*参、红景天、变叶海棠、大*、独活、秦艽、手掌参、川续断、独一味、铁棒锤、藁本、红毛五加、山莨菪等。

二、种源要求

(一)种源选择。选择的种源应符合中药材相关标准要求,优先采用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审定(或鉴定)的质量优良、性状稳定的药用植物良种或新品种,鼓励选用药食兼用品种,优先选择道地产区、具有林草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所繁育的种苗(种苗包括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下同)。

(二)种苗质量。林草中药材种苗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没有标准的,应当明确生产基地所使用种苗等级与相关质量要求。质量检验方法可参考《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1~.7-)、《林木种子质量检验规程》(GB-)。

(三)种源检疫。从县域之外调运的中药材种苗,应当按国家要求实施检疫,三、基本种植技术?

(一)基地选址

1.生态条件。生产基地应当位于所选药材种类(品种)的传统产区内,若在其非传统产区选址,应根据文献或前期试验证明所选品种在该区的适宜性。基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海拔、土壤类型、土壤背景值、地形地貌)以及耕作制度(前茬作物、间套种)等应适宜所选中药材种类(品种)植物生长发育需求,并利于药材优良品质的形成。四川道地药材种植基地选址应符合《川产道地药材认证通则》(DB51/T—)的相关要求。

2.环境要求。所选生产基地周围应当无任何污染源,基地环境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空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类区要求,土壤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灌溉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92)。

(二)种植技术

应当根据林草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和水分、养分需求特性以及药效物质的形成、积累规律等开展规范化种植,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基础设施。根据所选的林草中药材种类(品种)特性,建立排、灌水设施,林下药材的种植还应根据所选种类(品种)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与林分郁闭状况建立遮荫设施。

2.土地整理。土地整理要充分考虑所选中药材种类(品种)的特性,进行土地平整(耙细程度)、耕地(耕地方式、耕地深度)、起垄做厢(高度、宽度)等。

3.播种栽植。根据所选中药材种类(品种)的繁殖方式,采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采取直播方式的应明确播种时间、播种方法、播种量、播种密度等,并根据品种生长习性适时进行间苗、补苗。采取育苗移栽方式种植的应明确育苗方式、定植时间、种苗等级、栽植密度、栽植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4.田间管理。根据所选中药材种类(品种)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规律,确定排灌水的时间、方法、用水量等。此外,还应根据不同药材生长特性,开展中耕除草、摘薹除蕾、修剪整枝、遮荫、坐果、亮根、越冬越夏等管理工作,对按野生抚育方式生产的中药材,应坚持“最大持续产量”,有计划补种、封育、轮采,确定年允许采收量,制定种苗(种群)补种、更新和田间肥水、病虫草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5.有害生物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根据有害生物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制定防治方案,优先采用生物、物理、人工等绿色防控技术。

6.肥料施用。根据所种植的中药材养分需求特性和土壤供肥保肥特性,合理使用肥料。提倡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肥料,鼓励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经国家批准的菌肥及中药材专用肥。施用的农家肥应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院垃圾、未经腐熟的人畜粪便,禁止使用含有抗生素超标的农家肥。

7.农药使用。应当根据种植基地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合理使用农药。规范农药品种的施用剂量、次数、时间、使用方法、使用安全间隔期、使用防护措施等。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禁止不合理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以及在中药材上限用的农药,禁止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

8.档案管理。应建立从种植基地选址、种源选择使用、日常生产管理(包括肥料、农药使用等措施)到产地初加工(或产地处理)的完整档案信息,并建立相关基地管理与生产制度。

四、采收与初加工技术

(一)采收技术。应当根据林草类中药材生长发育习性,坚持质量优先兼顾产量的原则进行采收。

1.采收时期。应参照传统采收经验和现代研究成果,根据药材的品种、入药部位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确保药材质量。

2.采收方法。采收过程应尽量保证中药材药用部位的完整,明确采收器具、药用部位分离方法等要求,对不需清洗直接干燥后就使用的中药材,如银杏叶、乌梅果、辛夷花等,采收过程中应保证清洁,防止外源性污染物或者破坏。

3.采后临时保存。根据药材特性,确定鲜用药材(如鲜用石斛)适宜保存方法,如冷藏、砂藏、罐藏等,并明确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限,原则上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如必须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产地初加工技术。根据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以去除非药用部位、最大化保证药材质量为原则,进行产地初加工。

1.场地要求。加工场地应清洁、通风,具有遮阳、防雨和防鼠、虫及禽畜的设施。

2.净选分级。将采收后的药材,明确药用部位、非药用部分和异物范围,采用适宜方法去除非药用部位及异物,按不同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级,以便于加工利用。

3.清洗处理。对需要进行清洗除杂的药材(如独一味等),以去除杂质并最大化保留药材有效成分为原则,将药材按大小分级后进行清洗,洗净泥沙,除去残留枝叶。但应明确清洗用水、清洗方法、清洗时间、清洗次数等要求。

4.干燥处理。除鲜用药材外,多数中药材需进行干燥,干燥处理应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前提下,借鉴优良的传统方法,确定适宜的干燥方法。采用直接晾晒时,应明确晾晒方法、晾晒时间及注意事项等。采用设施设备进行干燥时,应明确设施设备、温度控制等要求。

5.特殊加工。涉及需要蒸、煮、烫、熏等特殊加工要求的中药材,如厚朴、*精、天麻、石斛、*参等,应根据传统加工方式,结合相关标准要求,采用相应的初加工技术,明确等加工的时间、流程等要求。

6.鲜用药材。鲜用药材可采取冷藏、砂藏、罐贮等方法保存,应明确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限,防止药材霉变。保存时原则上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如必须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7.注意事项。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用于防霉、防腐、防蛀虫,禁止采取硫磺熏蒸的方式加工药材,禁止一切染色增重、漂白、掺杂使假等行为,确保中药材质量。

(三)不同用药部位中药材初加工技术

1.根及根茎类药材。采后应去净泥土和须毛和地上部分茎叶,再根据药材的性质迅速晒干、烘干或阴干。如天麻、*精等在晒前还须经蒸煮,半夏等晒前还应水漂或加入其他药(如甘草或明矾)以去除毒性,*参在加工过程中药需要揉搓。根茎类中药材主要包括:地下根类(*参、独活、秦艽、川续断、铁棒槌等)、块茎类(半夏、*精、白及、重楼、红景天等)、根茎类(*连、羌活、大*等)、鳞茎类(贝母等)。

2.茎木类药材。主要指木本植物的茎,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大部分草本植物茎则列入全草类中药。一般采收后按规格趁鲜切成段,再晒干或烘干。

3.皮类药材。以皮入药的中药材一般采收后按规格趁鲜切成一定大小的块或片,然后直接晒干如山茱萸,吴茱萸、红毛五加等。而*柏等在采收后趁鲜立即刮去外皮再晒干,杜仲、厚朴加工过程需“发汗”等处理,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

4.花类药材。花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可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放在阳光下直接晒干,也可在低温条件下快速烘干。但应保持其颜色鲜艳,花朵完整,并注意防止有效成分的散失,要保持浓厚的香气,如金银花、辛夷花等。

???5.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此类药材一般在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备用,如银杏果。但有的还须烘烤熏蒸,如乌梅等。

6.全草和叶类药材。全草和叶类药材品种多含挥发油成分较多,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应在未完全干透前绑扎成小捆,然后再晾至全干,以免一次性全干操后再捆扎易碎。

7.其他类药材。其他类药材是指上述未能包括的中药材。包括如茯苓等菌类,五倍子等虫瘿。按照各药材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与加工。

五、包装贮藏技术

(一)包装技术

1.材料选择。应根据林草类中药材贮藏特性选择包装材料类型及规格,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应性、稳定性、功能性、保护性和便利性,在中药材的包装、贮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起到保护药材质量的作用。

2.包装方式。包装方式应明确单个包件的装量,要确保中药材在包装内不窜动且整体包件外观形状固定。

3.包装标识。应在每件包装上当注明品名、产地、日期、供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4.人员要求。中药材包装操作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工作能力或专业知识,每年应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二)贮存技术

1.仓库要求。根据中药材特性选择贮存库房类型(常温库、阴凉库、低温库)及库房内外环境(内墙、地面、门窗等)。应配备防虫、防鼠、通风、避光、防潮、防火等设施设备。

2.仓储管理。应明确药包堆码高度,垛与垛、墙、梁、柱等之间的间距,通道宽度、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距离等要求,保证中药材贮藏过程的安全性及质量稳定性。

3.在库管理。应明确中药材在库期间的管理内容。制定检查频率、检查内容、库房温湿度调节措施等在库管理档案制度。

4.出库管理。应制定中药材出库流程,设定相应交接程序。

(三)运输管理

1.运输工具。根据中药材的类型、特性、运输季节、距离等要求确定运输工具,所选用的运输工具应具有防晒、防水及防潮措施。

2.运输过程。应确定装载堆码方式,防止损坏药材,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混淆、污染、异物混入、包装破损、雨雪淋湿等事故。

3.随行文件。药材运输时应携带随行文件,并随药材同时到达目的地。随行文件应包括药材的品名、规格(等级)、毛重、净重、产地、批号及包装单位、日期、生产商名称、发货人及联系方式、发货日期、收货人及联系方式、承运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