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表彰活动暨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首场事迹报告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朱铭强作为4名现场事迹报告人之一分享了作为青年聚焦国家战略、发挥学科特色、助力产业振兴的创业故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没有‘容易’这个词,既然*和国家把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
与杜仲结缘
朱铭强从小在陕西省眉县农村长大,古老的三秦大地培育了他坚强、勤奋、好学、上进的性格。在读大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了苏印泉教授给学生讲述“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历程”的课程,在课上,苏教授语重心长地说:“21世纪是生物的时代。谁掌握了生物资源,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命脉”。听完这节课后,朱铭强对杜仲这个树种有了初步懵懂的印象。也是这次偶然的机会,对他之后的专业选择起到了引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的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朱铭强逐渐了解了杜仲的独特性。杜仲是单科单属单种的活化石植物,是我国独有的宝贵植物资源。朱铭强意识到:杜仲被人们称为“植物*金”,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目前我国杜仲资源占世界总面积的95%以上,但是产业布局不到20%,假如不能合理的利用好,实在可惜!
看着讲台上满头白发、为教学科研奉献了一辈子的老教授仍然在为中国林业及杜仲事业产业化发展忧心忡忡时,朱铭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要把中国杜仲事业做大做强的情怀油然而生。他决心要为我国杜仲产业发展贡献出一份青年人的力量。
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为了心中的杜仲梦,他刻苦努力的学习。年,朱铭强顺利考取了苏印泉教授的研究生,在杜仲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利用上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不断求索。
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市场调查分析,他了解到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50%,这里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杜仲产业,具有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杜仲栽培种植一直以乔林栽培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树体高大,栽培密度较小,导致其种子或叶片采集困难,产业化成本高,不利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为了克服传统乔林栽培模式的缺陷,在苏印泉教授的指导下研发团队潜心研究和实践,终于将乔林栽培模式转化为叶林栽培模式,该模式具有当年种植当年收益,一次种植连年收益的特点,每年每亩地的收入可从传统的元提高到元。
为尽快实现杜仲叶林模式的机械化采收,在苏印泉教授和孙润仓教授等老师的指导下,朱铭强发起并组建了一支杜仲资源高值化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为了找到合适的设备,同时能够节约经费,团队连续5天跑遍了山西、北京、山东等5个省份,累了就在车上休息,饿了就吃一些面包。当大家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朱铭强总是会用一句很鼓舞人心的话鼓励大家,“我们做的是助力人类更加健康的事业,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
从“产学研”到创业
朱铭强坚持多年杜仲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先后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JCR一区论文18篇、申报国家专利45项,成功地探索出基于生物高值化利用对杜仲全组分进行绿色、高效分离方法,创新性的应用NIRS技术高效简捷鉴定不同产地来源杜仲叶品质并首次阐明了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理论基础。
掌握了先进生产技术理论后,为使杜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年其杜仲团队发起并成立了扶风县翔林杜仲专业合作社,主要针对杜仲优良品种栽培以及基地推广。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团队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吸引投资并成立了公司,同时开始了杜仲精粉茶生产线的开发,前期的产能不足致使精粉茶的销售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然而在这个时期,团队和投资方在公司利润分配的方面出现了严重分歧,矛盾的不可调和最终导致合作双方分道扬镳。
重整旗鼓,团队再次寻求优秀合作伙伴并以技术入股,在新疆筹建发起成立新疆思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陕西发起成立陕西仲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同时,杜仲资源高值化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被授予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为团队颁奖。拿到这个奖后,团队备受鼓舞,更加信心满满。
围绕“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团队针对目前杜仲产业产品相对单一、资金周转较慢以及抗风险能力弱的缺点,通过战略合作的思路,将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整,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利用当前最先进的设备进行生产加工,依靠传统的分销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产业化推广。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有了过硬的技术理论和良好的商业模式,朱铭强开始在农户中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带动周边农民增收。他带领团队积极地投身于杜仲产业种植,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和试验。有一次为了获取珍惜资源的第一手资料,朱铭强团队四人深入到高山腹地进行调研,在采集的过程中突然间倾盆暴雨从天而降,伴随着泥石流的到来将返回的必经之路给堵死了,他们只好住在山上一个临时搭建的库房里,等着雨停路通后才能下山。期间蚊虫的叮咬着实让人难以入睡,更加艰难的是山上存留的水很有限,根本不够四个人饮用,仰望天空,他们除了肚子的饥饿,还有随之而来的莫名的恐惧感。以前豪气冲天的朱铭强突然感觉到自己原来是如此的渺小,不经意间感慨到“我们这是在做什么啊,让自己活得这么的累”!
那一夜,同行四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呆坐着。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住所”时,几个年轻人便开始了思考,历史发展到今天,还有多少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青年人去挖掘、去试验、去探索,在苦苦求索中找到真知。多少改革发展的任务需要我们去落实、去落地。“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改变生态环境,助力提高人民幸福生活品质。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年人的我们,在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如果我们不去奋斗,如何对得起‘青年’这两个字。”朱铭强说。
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朱铭强沉下心来,继续潜心研究,努力进行成果转化。在面临各种挑战、重大风险时他更加坚定和无所畏惧,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朱铭强团队先后在陕西、新疆和安徽等省份推广杜仲叶林种植基地2万多亩,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达人,建成高值化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20万吨的热解装置生产线,提出了基于生物精炼对植物活性成分和功能材料综合利用的方法,已建成年产吨果蔬精粉功能食品生产线,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团队坚持科技兴国、产业扶贫为目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加快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农民增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望未来,我满怀憧憬,我将继续前行,立足西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作为,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价值。”朱铭强说,自己的事业目前仍然是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各行各业有共同梦想的有志之士力量汇聚起来,共同助力杜仲事业做大做强,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实现杜仲兴国的初衷。
“无暇诠释,悄然潜行,低调奋斗,成就伟业!只为实现杜仲梦,强国梦,成为杜仲人!”朱铭强以此勉励自己。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