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农产品硒含量均超过国内标准。
本报3月25日讯慈利素称“金慈银澧”,54%的表层土壤达富硒标准,孕育出了百余种富硒农产品。3月29日,近50家中央、省级媒体将齐聚慈利,用踏访和采风的方式,揭开“硒有慈利”产业精准扶贫暨杜仲王雄花开媒体采风活动的面纱。
探索“慈利模式”
历时三天的活动中,媒体人将体验慈利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观摩杜仲王雄花采摘、制作的古法工艺,采风富硒产业精准扶贫的美丽乡村,并感受首批杜仲雄花茶叶公益拍卖的热情。
慈利是湘西的门户,也是张家界的东大门,资源繁多,物产丰饶。据检测,慈利农产品硒含量均超过国内标准,其中,禽蛋的最高有机硒含量达到了1.13毫克/千克,品质之优,全国罕见。
“硒有慈利”是慈利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推进产品创新、推动品牌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慈利紧紧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将品牌建设作为振兴县域经济、产业精准扶贫的引擎,加快提升农业标准化、组织化、现代化,促进农业、旅游、和电商的融合发展,打响一个品牌、升级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慈利模式”。
有序推进品牌建设
在科学论证与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慈利县确定了产业品牌培育的梯队,丑柑、娃娃鱼、大米、红米、红心猕猴桃、红薯粉丝、茶叶、蜂蜜、山茶油、洞溪辣椒为第一梯队,有机蔬菜、清水鱼、黄牛肉、黑猪、葛粉、腊味、麦酱为第二梯队,并明确了梯队的培育重点,确保品牌建设的有序推进。
杜仲花开更是“硒有慈利”的新资源食品产业的扛鼎之作。自年慈利江垭镇成立新中国第一家专业种植杜仲的国有林场,几十年来,白皮杜仲不仅在全国各地散枝开叶,而且在几代慈利人的努力下,从育种到种植及至产业链的开发产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完成了从药品到食品的基础性工作,产品谱系的研发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为杜仲产业的发展规划出了宏伟的行业蓝图。
即将举行的这一活动,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指导,慈利县委、县政府主办,湖南日报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慈利县众创空间管理办公室具体承办,将集中彰显“硒有慈利”的品牌力量、充分展示精准扶贫的产业成果、全面推介富硒产品的市场前景,为广大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入省内外、国内外市场打通一条成功、高效的路径。
■记者杨田风通讯员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