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常见误区有哪些
到医院如何确诊骨质疏松?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有何妙招?
我们先来看看李姨的故事
65岁的李姨(化名),近几年常常腰髋冷痛,腰膝酸软,手足怕冷,面色苍白,说话没有力气,还头晕,胃口也不好,饭后肚子胀,小便不畅,大便稀溏不成形,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医生查体,并检查腰椎骨密度(T值=-3.5)后,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结合体征和舌脉表现,认为是脾肾阳虚导致了这些不舒服,中医辨证属于脾肾阳虚型,应该以补益脾肾、强筋壮骨为法,在补钙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选用补肾健脾活血方、十味骨康口服液、壮骨强肌膏内服,配合运用温阳通络风湿外敷散剂外贴,用药一段时间后,李姨感觉症状明显好转,又能够正常干活了。
李姨的故事是许多骨质疏松患者的缩影,大家都以为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而在医生看来,这些想法都错了,我院骨质疏松科专家来和大家聊聊。
9个骨质疏松误区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症平时不仅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3.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吗?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骨头熬成的汤,其主要成分是脂肪,虽然含有部分的钙质,但对于患者的补钙效果并不够。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喝骨头汤并没有特别大的治疗作用或预防作用。对于一些想要预防骨质疏松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优化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钙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供应。
4.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单纯强调补钙是不合理的,补钙只是基础治疗,能不能吸收是另一回事,当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钙不能被人体吸收,这种情况下补充再多的钙也无济于事。因此,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不可靠。因为,大多数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至中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医院检查骨密度,尤其老年人或有其他骨质疏松症易患因素的人。
6.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7.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行了,无需看医生?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规范系统的治疗患者受益更大。
8.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体育锻炼对防止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导致骨量丢失。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9.骨质疏松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身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治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医院骨密度检查及注意事项
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常选择腰椎、髋部、腕部、足跟等松质骨丰富的部位来进行测量,本院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部位为腰椎、髋部。根据骨密度测量的T值结果诊断,当T值≤-2.5SD,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注意事项
骨密度检查是一种辐射量非常小、安全的骨密度测定检查。
1.检查时防止佩戴金属物体或者饰品,例如腰带、固定带、钥匙、手机、钮扣、硬币、拉锁、胸衣等,以免干扰局部检查结果,
2.检查时防止穿戴衣物过多过厚,会导致放射线穿过身体的能力下降,影响检查结果。
3.尽量在空腹或餐后24小时进行测量。
4.婴幼儿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不提倡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和出现畸形。
5.检查部位有金属植入物时不宜检查,如果一侧髋部有假体可以选做健侧或者腰部。
6.脊椎变性无法平卧的患者,不宜做该检查。
7.骨密度检查中的T值受骨组织退变、损伤、软组织异位钙化和身体成分变化及体位差异等影响会产生一定偏差,也受仪器精确度和操作的规范程度影响。因此在具体治疗中要接受专家的诊治。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有妙招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院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黄宏兴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主要归咎于肾虚、脾虚和血瘀,治疗上应注意辨证施治,以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
临床上将骨质疏松症归纳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虚血瘀三个证型,根据骨质疏松症的不同分型,所选择的治法方药也不同。
(1)肝肾阴虚型:表现为腰膝酸痛,膝软无力,下肢抽筋,驼背弯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绝,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填精壮骨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芪骨胶囊、六味地黄丸、肾骨胶囊。
(2)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腰髋冷痛,腰膝酸软,甚则弯腰驼背,畏寒喜暖,面色苍白,或五更泄泻,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补益脾肾,强筋壮骨
方药:补肾健脾活血方加减。
常用中成药:十味骨康口服液、补中益气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3)肾虚血瘀型:表现为腰膝及周身酸软疼痛,痛有定处,活动困难,筋肉挛缩,骨折,多有外伤或久病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滑,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补肾活血方加减。
常用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骨疏康胶囊(颗粒)。
此外,运动可以减少骨量丢失的程度、保持运动能力,增强平衡能力,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秋冬季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运动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宜太阳升起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结束。常见运动方式如下:
1.有氧运动。建议大家每周做3-4次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跳舞等,每次可以坚持40分钟左右。平时也可以多爬爬山,出去旅游,呼吸新鲜空气。这样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让关节活动起来,减少骨折和拉伤的风险。
2.耐力运动。如果能每天坚持举哑铃、靠墙深蹲、高抬腿等运动,能更好的预防骨质疏松。老年朋友可以适当降低强度,量力而行,关键是长期坚持,增强身体耐力。
3.冲击性运动。这种运动主要是要求双足同时离地,比如打羽毛球、单脚跳、跳绳等。此类运动强度大,锻炼全身,适合健康的青壮年和围绝经期女性,还可以达到锻炼肌肉的效果。
4.民族传统健身项目。这种运动相对比较温和,尤其适合中老年朋友,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裨益。
秋冬骨质疏松食疗方推荐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不同证型,所选择的食疗食物也不同。
(1)肝肾阴虚型:推荐枸杞羊肾粥。
枸杞羊肾粥
材料:枸杞子15克,肉苁蓉10克,羊肾1只,粳米50克。
做法:将羊肾剖开,去内筋膜,切碎,同枸杞子、粳米、肉苁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待粥将熟时,加入食盐调味。
功效:补益肝肾,填精壮骨。
(2)脾肾阳虚型:推荐杜仲山药粥。
杜仲山药粥
材料:鲜山药50克,杜仲10克,续断10克,糯米50克。
做法:先煎续断、杜仲,去渣取汁,后入糯米及捣碎的山药,共煮为粥。
功效:温补脾肾,强壮筋骨。
(3)肾虚血瘀型:推荐桃仁粥、鲜藕炒木耳。
桃仁粥
材料:桃仁10克,生地10克,粳米克,桂心粉2克,红糖50克。
做法:先将桃仁浸泡后去皮弃尖,与生地二药洗净后加入适量冷水,武火煮沸,改文火慢熬。30分钟后,除去药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煮粥。粥熟后加入桂心粉、红糖。
功效:补气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壮骨。
相关科室介绍
骨五科(骨质疏松科、风湿骨科)
广州中医院骨五科由骨质疏松科和风湿骨科组建而成。
骨质疏松科是在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确定的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优势病种“骨质疏松症”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全国首个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合作基地、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骨质疏松症)牵头单位、粤港澳大湾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联盟单位,设有骨质疏松研究所、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等。根据“肾主骨、脾肾相关、血瘀论”三个理论和“辨证观、整体观、平衡观”三个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病位主要在肾、脾、经络,提出了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研究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系列药物“十味骨康口服液”等纯中药制剂。
风湿骨科围绕重点病种风湿痹病(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梳理临床诊疗中的关键问题,明确中医药治疗优势环节,完善疗效评价体系。提出风湿骨病诊断不易,病机复杂,病程缠绵,病情顽固,治疗困难,其痛责之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和解表里。认为浊毒是风湿骨病的主病机,指出应重视以化浊解毒法治疗风湿骨病。强调风湿骨病的治疗应抓主证,辨兼证,析类证,临证应力求认识骨湿骨病证治规律、积极探究个体化用药特点、探索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认为中医+微创治疗风湿骨病优势独特。
骨五科拥有医教研三位一体且经验丰富的骨代谢及风湿骨病临床科研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6项。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1项、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创新团队奖”等。
供稿:万雷
初审:黄宏兴、梁祖建
文字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