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洛阳9月16日电(张香丽记者王文坛)从千亩荒山到世外桃源,冯华用20年时间在黄河岸边植树造林,践行着保护母亲河的殷殷嘱托。
9月15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华洋生态科技园,今年52岁的冯华向“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讲述了自己扎根黄河岸边、痴心种树20年的故事。
在华洋生态科技园眺望黄河。张香丽摄
年,作为北京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现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代表,冯华被派到新安县石井镇拴马村,从事保护黄河绿化基地开发工作,开始在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兔子都不来的地方”植树造林。
谈起在千亩荒山上植树造林,冯华感慨万千:“没想到植树条件那么差,联系了十几个林业专家考察后都不看好,觉得无法种树,到后来连电话都不接了。”
怎么办?难道真的种不活一棵树?冯华一个人站在黄河岸边,看着眼前滔滔黄河水奔腾而过,回头看看身后光秀秀的山……作为一名黄河水哺育长大的孩子,对母亲河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特殊感情,他暗暗地对自己说,困难是暂时的,一定会有办法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冯华四处寻找伯乐。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他辗转找到了洛阳市林科所的高级工程师刘本端,经验丰富的刘本端经过实地考察后,给予了能种树的肯定回答。
有了刘本端给的定心丸,冯华在面对方方面面的质疑时说:“古代的愚公能够移山,今天的我们,有人、有技术、还有高端的机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没有住处,他把园区内废弃的窑洞进行修缮并作为根据地,一住就是八年;没有饮用水,他把一孔废弃的煤窑井水作为饮用水;没有路,他用挖掘机推开了园区的环山路和通往外界的道路;没有电,就请电力部门设法把电架到园区。
年春天,是洛阳华洋生态园开园后的第一个植树季节。为了尽快找到适合生态园种植的油松树苗,冯华带领技术人员一天马不停蹄地驱年多公里,辗转江苏沭阳、陕西西安、河南安阳。
一年又一年,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大家继续努力,把黄河装扮得更美,让总书记的期盼在黄河岸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昔日荒山今日披绿装。赵亮摄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植树季时劳动力匮乏,为完成春季植树造林计划,冯华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前来开展保护母亲河的植树造林工作,最后在岛上种植了油松、侧柏、山桃等苗木多株;年又继续种植美国红枫、金桂、树状月季、中华红蜜等株,让濯濯童山披上了绿色新装。
20年来,冯华在黄河岸边的植树事业从来没有停止,他带领员工和附近村民在黄河两岸植树造林完成了千亩荒山的绿化,种植了余种40万株苗木,籽播造林20余吨,荒山造林成活率超过90%,形成了以油松、雪松等生态树为主、以杏李、杜仲等经济林为辅,生态林和经济林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如今的华洋生态园,春天看花、夏天有果、秋天赏叶、冬季常青,成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昔日荒山今日披绿装。赵亮摄
据介绍,华洋生态园的大部分员工为周边村民,包括曾经的一些贫困户。从年至今,生态园在当地累计用工30余万人次,用工和工资支出多万元,解决了周边30多户村民的长期就业问题,助其家庭脱离贫困,当地百姓生活水平和村风村貌也得到改善提高。
“只有把荒山变成青山,再变成金山银山,老百姓的收入才会不断提高。”冯华介绍,为助力乡村振兴,华洋生态园除了培养当地村民进行植树造林、园林管理、果树修剪,还在商务礼仪、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卫生管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20年的呕心沥血,20年的艰苦奋斗,当初的荒山成了一片乐土,冯华也与这片他深深爱着的土地连在了一起。华洋生态园获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3月,冯华荣获“年最美洛阳人十大楷模”称号。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