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滁州三树一苗增绿富民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5/2/22 23:40:00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

滁州市将麻栎、薄壳山核桃、杜仲、苗木花卉种植作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相关产业发展——

初秋时节,走进全椒县二郎口镇华辰农业有限公司,一行行薄壳山核桃树整齐林立,一颗颗饱满的山核桃缀满枝头。

“今年薄壳山核桃将是大丰收年,再过半个月就可以采摘了,产量至少在30吨以上。”二郎口镇华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国斌高兴地告诉记者。公司自年开始栽种薄壳山核桃,目前面积已达到亩,去年产果15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

近年来,滁州市将麻栎、薄壳山核桃、杜仲、苗木花卉种植作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来发展“三树一苗”,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三树一苗”产业面积达万亩,培育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个。

滁州市林业局局长李继宏告诉记者,该市围绕打造以全椒县为中心的全省最大薄壳山核桃木本油料林基地、以南谯区为中心的国家级麻栎生物质能源林产业示范基地、以市属国有林场为中心的杜仲橡胶战略储备林基地以及来安县、明光市为中心的乡土特色精品苗木基地的目标,印发《滁州市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先导区,引导县(市、区)加大“三树一苗”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麻栎浑身都是宝,不仅可以用来生产环保木炭,麻栎的树叶可用来养殖柞蚕,枝丫材可用来制作菌棒和培植各类食用菌,还可以在麻栎林下养鸡养鹅养猪等。”南谯区林业局总工程师王新洋指着施集镇的芦柴河万亩麻栎林告诉记者,目前南谯区人工麻栎林种植已近35万亩,规模在全国人工麻栎林生产基地中排第一方阵,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年被授予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

在苗木产业发展上,滁州市坚持繁育“良种化”、产业“规模化”、特色“品牌化”、统一“标准化”,加快苗木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全市建成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3个,培育苗木58万亩;年产苗木4亿株,产值35亿元,形成来安施官红叶石楠、明光张八岭朴树、南谯乌衣雪松等苗木花卉产业集群9个。苗木产业已成为林区群众增收致富的生态朝阳产业。

在来安县施官镇绿泉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一排排红叶石楠柱迎风伫立、甚是壮观。该示范区坚持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精品苗木、推广先进技术,带动附近村民务工增收,年入选安徽省第六批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

“我们主打红叶石楠、北美海棠、巨紫荆等高端精品苗木,4米高、冠幅1.8米至2米的红叶石楠柱,售价元/棵至元/棵,主要销往山东、江苏等地,上半年公司营收多万元。”安徽绿泉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流转了附近四个村00亩土地,吸收了固定工50人,临时工人,既解决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又实现了增收致富。

1
查看完整版本: 滁州三树一苗增绿富民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