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杜衡,大家脑海中首先出现的肯定是人名。其实不然,在植物界用姓命名的植物有很多,例如刘寄奴、杜仲、杜若、王不留行等。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种植物杜衡同样是以姓氏命名的植物之一。很多人没有和植物打过交道,不知道杜衡,也不了解它,当你真正进入了植物的世界,你就知道杜衡这种植物的价值有多高了。
杜衡这种植物在南方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外形看起来有点像我们吃的野菜。但是杜衡是不能食用的,不过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价值。在农村不了解它的人往往会忽视它。但是真正了解这种植物的人,就会常常采摘杜衡备用,当家里有人出现毒蛇咬伤,就会拿出杜衡捣烂来使用。另外有经验的老农,还常常会拿杜衡捣烂来浸水,可以制作成农药,用来杀虫或杀菌。
值得一提是杜衡目前已经被我国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所以大家在野外碰到野生的杜衡,千万不要去碰它,以免遭到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有意思的来了,虽然杜衡我们人类不能去碰它,但是杜衡也有它的天敌,那就是中华虎凤蝶,因为中华虎凤蝶只吃杜衡,是它唯一的食物来源,是不是很有意思。
杜衡,最早记载于《山海经》,文中记载:“天帝之山,有草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蘅”。除此之外杜衡也叫蘅、怀、薇香、楚蘅、马辛、南细辛、马蹄香、马蹄细辛等名。它是一种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种植物的茎短,根丛生,叶片阔心形至肾心形,在叶片中间的地方有白色的斑块,整体看起来有点像马蹄。另外杜衡这种植物一般在3-4月份的时候开花,花呈暗紫色。果期在5-6月份,果实成熟之后会自然的开裂,露出里面黑褐色种子。
在民间草志《新修本草》中记载:“杜衡叶似葵,形如马蹄,故俗云马蹄香。生山之阴,水泽下湿地。根似细辛、白前等”。另外在《本草图经》中也有记载:“杜衡春初宿根上生苗,叶似马蹄形状,高三二寸,茎如麦藁粗细,每窠上有五七叶,或八九叶,别无枝蔓。又于茎叶间罅内芦头上贴地生紫花,其花似见不见,暗结实如豆大,窠内有碎子,似天仙子。苗叶俱青,经霜即枯,其根成窠,有似饭帚密闹,细长四五寸,微黄白色,味辛,江淮俗称呼为马蹄香”目前这种植物在我国多省都有分布,不过主要还是集中在南方,常见于低海拔一些比较潮湿有腐质土壤的地方。
杜衡的价值极高,虽然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种植物含有毒素。但是并不影响它的价值,杜衡自古以来都是一种可以入药的中药材,最早药用记载于汉末《名医别录》中,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中医认为杜衡味辛、性温、小毒,拿来入药对风寒感冒、痰饮喘咳、跌打损伤、头痛胃痛有很大的帮助。
在文献《荷兰药镜》中就有记载:“杜衡根及叶有酷烈之气,内服则呕吐,但其效力缓弱,非用半钱不吐。此根善利小便,又有发汗通经功效,故用于水肿、腹水等”。另外在《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中亦有记载将杜衡的叶片含于口中能去口臭。除此之外在《药性论》、《纲目》、《草药新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等诸多的民间医学书籍中均有记载。
好了,关于杜衡这种植物就科普到这里了,朋友们了解过这种植物吗?看了这篇文章下次遇到你能认出它来吗?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觉得文章有帮助,记得点“赞”和“在看”,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谢谢。另外本文所载内容均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科普专栏作者,创作不易,请勿搬运抄袭,如需转载请备注出处,谢谢!
参考资料: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中国自然标本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新修本草》、《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