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杜红岩,年毕业于我校经济林本科专业,年获我校森林培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常务理事,杜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建立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杜仲基因库,保存杜仲种质资源余份,审定杜仲良种27个,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杜仲产业绿皮书:中国杜仲橡胶资源与产业发展报告》(第一主编)、《经济林产业绿皮书》(主编)等专著。
(图为杜红岩校友)
跋山涉水觅良种,且行且寻
作为我国著名的杜仲专家,杜红岩年大学毕业后就与杜仲结缘,参加了全国杜仲种质资源调查。年,中国科学院严瑞芳教授主持的杜仲胶项目在河南洛阳进行中试,杜红岩主动承担了杜仲叶的收集工作。时值初冬,妻子有孕在身,需要照顾,但为了杜仲胶试研究,杜红岩选择了赶赴杜仲产区。因为已是冬天,树叶早已掉落,收集起来非常困难。他带领的收集小组跋山涉水,足迹踏遍河南南阳、洛阳等杜仲产区。遇有积雪之地,他们扒开积雪;见到石头缝里有杜仲叶,就用自制的夹子将其夹出……如此坚持了1个多月,收集小组收集了杜仲叶10多吨,杜红岩奔波忙碌,磨破了3双鞋子。
有人说,杜仲是杜红岩的生命。研究初期,他住的是四面透风的牛棚,啃着馒头,最好的享受是偶尔抽出时间做一碗没有菜的清汤白面。为采集优树种根,杜红岩冒雪徒步20多公里山路赶到三门峡山区,采集完时他已全身湿透,裤腿都结冰了。但是,为了保持种根新鲜活力,他又马不停蹄地徒步返回,乘当天的夜班车赶回洛阳,到洛阳已是凌晨2点多。就是这样,杜红岩执着地坚守着每一份成果,悉心研究每一项技术,从不停歇……
选种培园增产量,且行且知
30多年来,杜红岩一直战斗在杜仲科学研究第一线,创造了杜仲研究史上的多个第一。他选育出我国历史上首批杜仲良种“华仲1-5号”,并首次以杜仲果实利用为育种方向,以提高果实含胶率、产果量和产胶量为育种目标,选育出一系列高产橡胶杜仲良种并通过审定,杜仲橡胶产量比普通杜仲提高2.6-4.6倍,结束了我国没有高产橡胶杜仲良种的历史。此外,他还主持选育出雄花专用杜仲良种、叶用和具有特异性状的杜仲良种。
在种植管护上,杜红岩开展果园化栽培模式与技术创新,开创了杜仲高效栽培技术新纪元。他首次提出杜仲果园化、园艺化栽培和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果园化高产杜仲橡胶、亚麻酸油研究和产业化示范基地,系统开展了杜仲高效集约栽培技术研究。基地首次采用高接换优、良种嫁接苗建园等措施,创新了杜仲高效培育技术,使杜仲开花结果期提前5年以上,果实产量提高40倍,大幅提高了杜仲橡胶产量及经济效益。
突破创新促多元,且行且思
杜仲作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其经济价值近年来越发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