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对糖尿病治疗的区别
西药以降血糖为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效果不大。而且由于西药中含很多对人体毒副作用强的化学成份,故长期服用西药对人体的肝、肾损伤严重。与服用降糖西药相比,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能相对减轻损伤人体的肝、肾等脏器组织,但是,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能使用胰岛素,有的糖尿病人不能使用胰岛素,特别是高胰岛素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并且,胰岛素如果使用不当容易产生低血糖,因此必须根据胰岛功能的测定才能正确使用胰岛素,还有些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岛素抗体,这时用胰岛素治疗效果就不明显,所以要注意对有胰岛素抗体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消除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这样使用胰岛素才能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使用胰岛素和服用西药一样,只有降糖作用,没有治疗功效,对糖尿病并发症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在中药中加入降糖西药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对患者的危害就更大了,很多患者觉得服用某些中药产品后血糖迅速下降得到控制,便认为此种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好药,殊不知其中必有西药(降糖)成份,由于其中的西药(降糖)成份剂量不详,患者服用时往往服用了成倍的剂量,这样不但对脏腑器官的危害更大,而且容易导致低血糖,长期服用损伤人体器官和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耽误了患者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机,延误了病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更大的痛苦。
真正的中药产品没有直接和迅速降糖的作用,但是有调节脏腑、缓慢降糖作用,主要作用是辨症施治,也就是对症用药,随症加减,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能达到从人体内部调理各脏腑器官功能及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效果。人体的脏腑机能恢复了,血糖自然也就下降了,同时身体的体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从而从根本上治疗(科学严谨且负责任地说也是并非完全治愈)了糖尿病,从而最大程度上预防并减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地治疗,在病情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服药剂量可以逐渐减量,直至停服药物,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美好生活!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三消”辨证之要点我国宋元以来,各医家多将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据此来进行辨证。简单说:偏于多饮者为上消,偏于多食者为中消,偏于多尿者为下消。在临床实践中三消症状的出现,一般有轻重缓急程度的不同,而以上、中、下三消的名称来进行分类,对指导临床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三消之中,症状错综复杂,并没有明显界限,只是有所侧重。总而言之,五志过激化火,心火上炎、燥热灼伤肺津,或心肾不交,水火不能交融,心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潮,病属上消;长期恣食肥甘及醇酒辛辣厚味,损伤脾胃,酿成内热,积热内蕴,而成中消;或因房事不节,劳逸失度,肾阴亏损,虚火上浮,精微下流,而成下消。大凡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就个人经验而言,总以滋肾为主,兼治肺胃,往往还要注意到疏肝解郁,以及清心降火。浅论消渴(糖尿病)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先就现代医学研究来说,糖尿病确与心理因素及情绪有关!因为糖尿病为内分泌系统疾病,在人的情绪波动或患其他疾病时,人体内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情绪激动也使交感神经兴奋,这些因素会促使体内糖原分解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此外诸多内外因素均可影响血糖值!再就祖国传统医学而论,“情志失调”也是导致消渴的一个重要因素!古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静则神逸,心乱则神疲。”“曲运劳乎心,百病皆由心生”......就消渴而言,或因悲哀、或因嫉妒,或因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愤恨、或因恼怒,导致肝失调达,气机阻滞,亦可生热化燥,并能消铄肺胃之阴津,进而导致肺胃燥热,而发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因五志过极化火,灼伤津液,等等诸多情志因素而形成消渴。如《内经》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成消瘅。”又如刘河间《三消论》曰:“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之所成也。”再如《儒门事亲》曰:“消渴一症,若不减嗜欲,或不节喜怒,病虽一时渐愈,但终必复作。”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血瘀阻”辨证之用药
心血瘀阻:劳倦伤心,心气不振,血行不畅,或燥热伤阴耗气,均可导致心气亏虚而瘀血阻滞。主症:胸闷不舒,气短,心悸不安,心痛时发时止或牵引肩背,严重时口唇、指甲青紫,汗出,四肢厥逆,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苔少而润,脉涩或结代。治则:活血化瘀,宣痹同阳。
如果说能治好糖尿病,一定没有信,而且会有很多人说这是世界难题,根本治不好只能吃西药控制。这就是现在人心态心念,心念病了就永远难治,到底能不能治好,我们可以试试这个特药茶方,你就知道谁在骗你,还是自己骗自己,如果坚持吃长期西药最后只能更痛苦。方子很简单,但效果很神秘,相信坚持的人都康复了。
用杜仲叶20克,桑叶20克,*芪30克,乌梅15克,金钱草10克,甘草10克,白术15克,煎水两次,每次水开后煎一个小时。两次水合成要喝一天,当茶喝不喝別的水。半个月慢慢减西药,一个月正常了减所有西药。坚持不懈的喝没有任何副作用,
如果喝康复了你要感谢自己,感恩中医。
大家转发善心希望更多人少生病,不生病,不想在看到更多的人因为
糖尿病而得更多病而痛苦。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
消渴(糖尿病)发病的实质乃阴虚燥热,而阴虚燥热的产生,不仅由于肾阴亏损,而且多与脾阴不足有关。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其病不单仅在肾,而且也在脾。近代名医张锡纯曾指出:“消渴(糖尿病)其症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膵病而累及脾也。”故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但要滋肾,而且要实脾,特别是在中后期,脾肾之阳虚衰,在脾土虚衰的情况下,健脾可强于养肾,此乃“以后天养先天”,故多能取得明显效果。脾阴与脾阳的不足,在消渴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脾阴、脾阳的协调作用来完成,从而起到运化、升清、统摄之功,具有维持机体活动和化生津液气血的重要功能。脾又为“诸阴之首”(《医贯》),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以旁溉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是人体后天阴液产生之源泉。脾阴充足,有足够的营养来濡养脏腑,则能滋润肺金,充养心血,涵养肝木,滋补肾水,其他诸脏则皆能受益,从而保持精血不竭,元气不绝。所以《内经》有:“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脏真濡于脾”的记载。
中医简论:如何辨证治疗“消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消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此病从中医而论,属于中医的“胸痹”、“厥心痛”、“心胃痛”等范畴。尽管临床上其病情变化多端但基本上分“本虚、标实”两大类。“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损,“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等交互为患。但临床中多以“血瘀”最为多见。“不通则痛”是血瘀造成的结果,临床在各型之中亦常兼见之。因此,临床辨证之时应分清标本虚实,要抓住主症与兼症,以及主次缓急,在治疗上才能得心应手。根据本病证侯,临床常常将其分为以下六型:“气滞血瘀”、“痰浊瘀阻”、“寒凝血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气阴俱虚”
一、“气滞血瘀”
胸闷心痛,痛有定处,两胁胀痛,善太息,舌淡或暗红,苔薄白,脉弦。
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四逆散”合“丹参饮”加减。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檀香、砂仁、郁金、丹参、川芎、丹参。
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者加丹皮、山栀、生石决明;
胸痛甚者加降香、延胡索。
本文为中医师陈启锋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陈启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