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对新兴虾病“早期死亡综合症”(以下简称EMS)的病理研究中,从病虾体内分离出了多种细菌和噬菌体,以及簇虫等寄生虫。然而,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无法确定导致EMS的确切病因是什么(把从死亡的病虾体内分离出的多种病菌,定向培养和接种到健康的虾苗体内,健康虾苗不会发生EMS)。将健康虾苗与池塘中的病虾一并放在实验室同池共养,健康的虾苗仍然不会发生EMS。结果表明:EMS不像白斑病(WSSV)或*头病毒等那样,EMS是不具有传染性的。
虾苗放养10-30天为EMS的高发期,近年来极为常见,危害极大,导致80%以上的排塘率。一般可在料台上发现死虾,常见有病变的肝胰腺结缔,组织色素缺失,导致*化、白化,肝胰腺显著萎缩,对虾甲壳质地松软,大多出现体*、空肠空胃现象。
对虾EMS为什么难治?
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地专家都找不到其病原体,教授学者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令人信服的定论,对虾EMS的防治无法对病下药,各师各法:
如按细菌性疾病治疗的:消毒、内服抗生素、以菌抑菌,但弧菌没了,虾也没了;
如按“养虾先养水”的经验防治的:肥水、培藻、大量施用有益菌,严控氨氮、亚硝酸盐为标内,改底、排污、换水,水质好极了,但EMS仍从天而降,病虾靠边、游面、空肠空胃、偷死。
目前看来,EMS可能与早期水环境不稳定、虾苗感染弧菌、水体藻相单一等有关。因此,防控就要多方面进行:
1、选择健康的虾苗
虾苗形状完整的肝胰腺要尽可能的大而黑,且显微镜下检查有丰富的脂肪颗粒。避免使用抗生素,虾苗幼体培育期苗池的水温是非常重要的,水温度低时,虾苗摄食减少,体质变弱,生长缓慢。除了根据以上指标判断对虾虾苗的质量,还需检查虾苗肝胰腺的脂肪油滴和弧菌数量。
2、池塘准备和水质处理
EMS或白斑综合症爆发地区,首先需要使用高浓度的次氯酸钙或其他消毒剂对水体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谨慎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氯氰菊酯(合成拟除虫菊酯)等杀灭病毒载体生物如野生的虾、蟹等。
3、放苗第一个月内水体pH值不应过低
池塘准备阶段保持水体洁净,养殖初期不要添加太多乳酸菌去降低水体PH值和分解有机质。目的是一定程度的抑制弧菌生长或降低氨的毒性。如果早晨水体PH值低于7.5,则会将虾是置于危险中。
降水下雨因素,因为雨水几乎没有碱度且雨水的pH值通常在6.8-6.9,大量降雨会导致池水的pH值和总碱度下降。池塘放苗后,水体的pH值应该在8.0±0.2,因为这是虾苗场正常海水的pH值,虾苗可以很快适应所放入池塘的水体环境;水体的总碱度应不低于mg/L。因此虾苗放养30天内,每次下大雨后应加适量石灰水调节水体的pH。
4、控制合理投料
养虾过程如果遵循通过大量投喂饲料而追求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提高规格的方法是非常危险的。在EMS预防过程中,过度投料是不可取的。相对于只追求生长速度来说,虾农更希望对虾养殖能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如果对投料进行合理控制,就会大大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减少因弧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的发病。降低残饵的数量,维持良好的水质,使对虾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常的生长速度,就可以减少对虾因频繁脱壳、蜕壳不遂或软壳引起的死亡。
5、注重水质调控
溶解氧是对虾养殖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整个养殖期间水体溶解氧水平都高于4mg/L,对虾就可以健康的生长,大大降低发生疾病的风险。
6、保肝护肠,增强体质
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的发生除了与大量的弧菌感染有密切关系之外,也和养殖生态环境差、藻毒素的影响以及对虾自身体质虚弱等诸多因素有关。
同时,肠道和肝胰脏是对虾最大的营养和免疫器官,弧菌等有害菌很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前期弧菌的爆发很大原因是由于饲料投喂不当或者投喂过量造成的。对虾开始大量摄食时,尤其是饲料转化期,肝脏负担较重,极易出现发*或肿大现象。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龙昌胆汁酸和杜仲叶提取物,保肝护肠道,提高免疫力,也是防控南美白对虾EMS有效举措。
平时注重上述水质处理,以及防抗应激,增强虾的体质,提高虾的免疫力也要做到位,这样才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往期精彩回顾▼红糖在对虾养殖中有诸多妙用,你都了解吗?我们常说的对虾“白便”,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只有“乳酸菌扩培液”和“光和细菌扩培液”呢?专注南美白对虾
健康、高产养殖
长按